免疫接种是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刺激输入到畜禽机体内,使其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程序是否正确、途径是否合理、机体抗体水平的高低、当地疾病防疫情况及疫苗种类的选择等都将影响养殖场的疾病控制和经济效益,因此,因地制宜的制定免疫程序有利于养殖场的健康发展。目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部分小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给养殖发展带来隐患,笔者结合实际走访情况,就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1免疫程序不当
制定免疫程序之前需要对畜禽进行疾病监测和抗体检测,因地制宜的选择疫苗。但部分养殖场难以做到,例如接种前不能检查畜禽的健康状况,准确评估免疫情况;接种中操作不规范,较随意的接种疫苗;接种后也未能及时的观察接种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1.1.1疫苗选择错误
不同疫苗的性质各异,治疗范围也不相同,同时不同的畜禽日龄和健康状况需要的疫苗特性有很大差异。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养殖户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疫苗,因有些病原体一旦出现变异,再选择之前的品种则无法达到免疫效果;常常会出现选错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或选错疫苗品系和血清型及亚型的现象;以及使用免疫疫苗的同时加用抗血清药物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刚出生的畜禽从母体传下的抗体水平较高且未发育成熟,此时是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的,随生长发育的进行,畜禽体内的抗体水平逐渐降低,需要适时的接种疫苗,过早或过晚都会对机体造成影响。此外,还应该注意免疫间隔时间的长短问题,过短易引起机体的免疫麻痹,而过长会引起疫情发生。
1.1.2预防疾病未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应该是制定免疫程序的主要依据,控制历年重大传染疫情也是免疫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高发的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往往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但很多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未及时打疫苗而造成重创。未根据养殖场周边地区疫情的变化进行免疫调整,或调整的不及时,导致因病毒的传播引起疫情的暴发。
1.1.3接种方法错误
目前有专家研究发现不同的接种部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有差异,已有相关资料证实不同部位的接种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而影响免疫效果,根据疫苗特性分类,进行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的效果不同,而部分养殖场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根据习惯与经验进行接种,很少有依据接种部位进行划分。
1.2疫苗运输、保存及稀释不规范
疫苗作为药品,具有特殊性,不仅是注入的问题,在生产、运输、保存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控制。注射前应该注意疫苗的有效性,运输中要注意安全性、稀释与保存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两点。
1.2.1冷链设备的缺乏
需要在运输、保存等方面就要有严格的冷链要求,温度过高会使疫苗的效价降低,尤其是活疫苗,使疫苗中的蛋白质变性也会导致疫苗失效,导致注入畜禽体后无任何效果。由于条件的限制,部分养殖场较少使用冷藏设备保存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适宜。
1.2.2稀释不标准
疫苗的稀释过程也存在不规范的操作,疫苗稀释时需要计算注入量,稀释过多、过少都会对机体造成影响,过多导致免疫力不足,过少则造成免疫麻痹。养殖场中常常出现将生理盐水随意换成自来水,造成稀释剂被污染;事前未做相应的检查;疫苗未做到现配现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2.注意要点
2..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可以根据当地的疫情变化情况、畜禽机体状况及选用疫苗的防病能力等多方面因地制宜的制定,切忌完全按照说明书进行制定,以免造成针对性不强,畜禽无法获得稳定的免疫力。在执行免疫程序过程中,应跟踪检测抗体水平消长状态,根据其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免疫方案,确保更加科学合理。例如近年来由于国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变异,H5N1灭活苗从Re-1 逐步调整为Re-6+Re-7,就需要考虑更换疫苗。
由于很多养殖场的条件达不到冷藏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使用冰块、保温杯、保温箱等方式,确保疫苗在注入机体前始终保存在冷藏状态。
2..3加强卫生及安全
要严格管理养殖场生物安全,保证畜禽卫生条件能够达到要求,防止内源性和外源性病菌的侵入造成交叉感染,从而引起疫病的发生或流行,导致无疫苗可预防的现象。
2..4科学化饲养
在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免疫程序的实施和传染病的发生会有所不同。通风不良、温差大、湿热等恶劣环境会使畜禽出现应激反应,使畜禽不能正常生长,或产生免疫缺陷造成免疫失败。同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增强畜禽机体的免疫力,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2..5完善检疫工作
对一些人畜共患的疾病要定期进行检测检疫工作,保证群居畜禽的健康、无传染病的状况,对发病畜禽进行消毒隔离。
3结论
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免疫程序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免疫效果。免疫程序无定式,可多样化,但必须要根据不同畜禽群体水平、不同地域条件下的疫病流行状况,饲养管理模式的差异,环境条件的选择等因素综合制定, 需要随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具体调整,实行动态的变化,建立一个有效的免疫方式,保证养殖场有序健康的发展。
2017年07月06日 来源:农村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