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刘兴土,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职。主要从事全国湿地和东北区域农业研究。多年来,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主持有关农业自然资源复查、沼泽湿地生态工程建设、低湿农田水土调控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及部委重大任务,担任该区国家科技攻关的专家组长;主持了“中国湖沼系统调查与分类”项目;担任全国湿地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是我国湿地学科具有突出成就的学术带头人。首创了沼泽湿地稻-苇-鱼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开辟了沼泽的定位生态研究,完成低湿农田治理、区域生态保育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项重大成果。主编了《沼泽学概论》、《东北湿地》、《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等专著1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5项。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87年“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复查及合理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中国沼泽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三江平原沼泽综合开发试验示范”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为省劳动模范;
1989年获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
1988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4年经吉林省批准为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
1998 年经吉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管优秀专家。
人物荣誉
现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
刘兴土长期从事环境变化与农业合理开发等区域开发机理研究,在中国湿地生态与东北区域农业生态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中国湿地保护与研究作出巨大贡献。
2007年底中国工程院增选了33位院士,地理学家刘兴土当选。
主持项目
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专题—“东北地区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与可持续增粮战略研究”;
2、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农业气候资源评价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专题—“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3、江西省政府项目“鄱阳湖湿地保护规划”;
4、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吉林省西部退化湿地修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研究”;
5、国家林业局和大庆市林业局项目“大庆市湿地保护规划及退化湿地修复工程”;
6、科技部课题“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水土调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
学术著作
1983年《三江平原沼泽》(第2作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3年《东北军事气候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第十章“沼泽和海洋的保护” (第1作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1年《三江平原沼泽辐射平衡与小气候基本特征》(第1作者)发表在《中国地理科学》;
China is wetlands 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3.
1983年至1985年担任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合理开发研究”负责人;
1986年至1990年担任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沼泽地综合开发试验示范”负责人;
1972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项目“中国沼泽研究”负责人;
1991年至1995年担任国家攻关项目“松嫩—三江平原农业结构、功能与水土调控技术研究”负责人;
1998年至1999年担任省攻关项目“吉林省西部生态建设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