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
 

蒋亦元

    蒋亦元,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农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创造性地进行谷物割前脱粒收获机的研究,并率先取得成功,推动了中国谷物收获机的创新和发 展。在机械设计相似理论与模型实验方法方面,对传统理论作了重大修改,使相似准则的应用更易推广。对农业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作了大量工作,潜心致力于教育 事业,培养了大批农业机械专门人才。

个人经历

    1950年金陵大学农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东北农业大学教授。57-59在苏联师从荣誉院士列多希聂夫教授进修两年,82-83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高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付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个人成就

    1.突破了国际公认难题,创造出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取得"国际首 创国际先进"的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全国同行最高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创制摘脱同时切割搂集秸秆成条铺的快速水稻(小麦)联收机,解决了国内外 不能在脱粒同时收秸秆和落粒损失大的难题,并研制出气吸式割前摘脱禾本科牧草籽联合收获机;3.指出了相似理论中G.Murphy的π关系式合成理论中的 重大缺点"组分方程必须具有相同形式",蒋首次提出并证明可以具有不同型式使预测精度显著提高。获得著名学者们的好评。曾获省科学大会奖3项,发表论文 60余篇,著作4本(合作),培养博士生6名,博士后3名,硕士14名。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技术成就

    联合收割水稻,谷粒难以与茎叶分离,造成大量的谷粒损失。日本采用半喂入 方式的收获机,可避免了上述损失,但需要有许多夹持输送茎秆的复杂机构,机器成本高。割前脱粒方式收获就可避免上述缺点,但有两大难点:其一,在喂入口产 生大量的落粒损失;其二,难以收严重倒伏的水稻。此前国内研究获初步成果:一是将谷层全幅横口喂入脱粒滚筒;另一个是分行经竖口喂入滚筒脱粒。但均有在喂 入口堵塞无法长时间工作之弊,且不能收倒伏的水稻。蒋亦元学习《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经过多年的田间实地考察、理论上的分析和长时间 的反复思考,打破常规的思路,采用奇特的构思,即比上述第一方案增加一个辊子,消灭了产生堵塞的缝隙,而且构成前所未有的带式动凹板;另一个创新点是将日 本整体式扶禾器改为分组仿型的扶禾器,其上设有贴地滑板实现自动仿型,免除了人工调节扶禾器高度之劳和宽幅机型(工作幅比日本的加宽50%~80%)左右 两端扶禾指的地隙不一致而影响扶禾性能的毛病。再一个创新点是将日本扶禾链上转动式拨指改为固定式,取消了滑道和凸轮,使机构可靠、简化。解决了上述难 题,深受用户欢迎,并受到国内以及日本、美国和法国等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该机动系统虽能将收草与田间运粮一次完成、减轻田面的镇压破坏、并经试验对比得 出站立茎秆不粉碎直接还田的可行性,但收草时,须增加一遍作业,是其不足。
    20世纪80年代英国发明了具有三角形板齿的摘脱滚筒,由其与螺旋搅龙、 输送带组成的摘脱台可以取代传统收割台与原有的脱粒清选部分组合成联收机。其优点是作业速度快,结构简单,并具有一定的收获倒伏作物的能力。但缺点是落粒 损失较大,尤其在速度稍低时。其次由于摘脱台纵向尺寸过大无空间设置切割装置,就只能收谷粒不能同时收草,这限制了它的适应性。蒋亦元采用气流吸运脱出物 的方案。它既可降低落粒损失,又可获得宽裕的空间设置切割和搂集装置,实现脱粒与收割同时完成的快速联合收割。经9年研究表明,落粒损失少而且无论高速或 低速作业,这一性能都比较稳定。因割前摘脱的脱出物处理量比其他方式的大得多,采用传统的平面筛清选机构又无足够的空间,蒋亦元打破常规采用了固定式立筒 筛和旋转叶轮将物料甩开成薄层与清选气流方向垂直,显著地提高了这种大处理量时的清选效率。此装置的另一功能就是未分离净的杂余被引导自动进入循环系统, 省去了杂余搅龙与杂余升运器,使得机构简化、体积小、生产效率高。但在收割高秆和潮湿的水稻时,为了保证收割质量,前进速度要放慢。再一个创新点是采用贴 地匐行的切割器和两组搂草立杆将已割茎秆搂集中央成条铺。经过4次鉴定站的测试表明,无论枯霜前与枯霜后收获水稻以及收获小麦,在标准状态下总损失率均低 于或远低于国家标准。稻麦割茬在5~10 厘米之间。作业速度在0.8~1.5米/秒之间。采用气流吸运与噪音有所增加,系其不足。
    在多年田间试验现场发现,这种摘脱滚筒具有将茎秆稍部吸附于滚筒的现象。 蒋亦元对此,以流体力学理论为手段,深入分析了这一吸附作用的形成机理以及它与有关参数间的关系,指导博士研究生用高速摄影技术加以实验验证了所得理论。 这一理论研究是国内外首创,对该部件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论著

1 蒋亦元,涂澄海,许家美,等.水稻割前脱粒收获机器系统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93,24(1):53~60
2 蒋亦元,许家美,张惠友,等.摘脱后切割茎秆搂成条铺的稻(麦)联收机.农业工程学报,1997,13(1):51~56
3 蒋亦元.板齿摘脱滚筒的核心功能——吸附作用的理论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997,13(1):57~62
4 蒋亦元,涂澄海,刘道顺,等.以球体沉降实验检验π关系式的预测可行性.农业工程学报,1996,12(3):1~6
5 蒋亦元.相似准则方程的正确建立及其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的比较.农业工程学报,1996,12(3):7~11
6 蒋亦元.以π试验设计的实验验证适用于不同阻力区段的球体沉降公式.农业工程学报,1996,12(3):12~15
技术支持: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600号科技大厦13层
电话:4008-970-114   邮编:150090   邮箱:hljkj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