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治本之策
 

一、黑土地属性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黑土地的珍贵性和特殊性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一方面,黑土地作为大自然的馈赠,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但其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400年,而且具有不可再生性,这是其珍贵性所在。另一方面,黑土区所分布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对维系国家生态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凸显了其生态特殊性。

 

 

(二)黑土地面临的困境

 

 

黑土地自从大规模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多年来人们对黑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以及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壤侵蚀等,导致黑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不少黑土区旱地土质硬化、土壤板结,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我国黑土资源正在面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

 

 

二、如何开展黑土地的保护利用

 

 

(一)开展黑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监测

 

 

建立黑土地统一大数据平台,监测预警动态变化。合理选取黑土地监测指标,对黑土地按照面积比例建立监测点位,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黑土地动态监测预警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对黑土地土壤指标、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等情况实施全天候、全覆盖监测;建立全国黑土地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划分黑土地质量与生态风险级别,设立黑土地质量与生态风险预警值,构建黑土地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对东北地区黑土地的利用现状、质量、生态及变化、发展趋势、风险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管理。

 

 

(二)采取有利于黑土地保护的耕作模式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耕作措施。为此,一要根据东北黑土地的气候特点以及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采取相应的轮作制度或适当延长休耕期等措施,并通过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质还田,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提高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不断改善黑土地土壤质量。二要建立种养结合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根据东北黑土区养殖种类、粪污量,以及区域单位黑土地耕地的消纳能力,配置一定的黑土地耕地面积,重建种养结合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把东北黑土区打造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三)建立与完善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虽然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黑土区耕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黑土地保护利用还要加快建立与完善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完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研究网络,探索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耕地质量提升挂钩机制,围绕规划、建设、保护、监督等内容,明确耕地质量建设保护相关主体权利和责任。此外,基于东北黑土地的珍贵性、特殊性,还须充分考虑的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优化东北黑土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更加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等关键指标。

 

 

(四)将黑土地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构建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黑土地保护立法,严格规范土地利用和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及耕地使用者的义务,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做到依法管土、依法护土。为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需要有效的法律来提供保障,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形成中央与地方相衔接的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将黑土地保护利用作为重要的督察内容,加大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等相关问题的督察力度。

 

 

总结

 

 

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经过千百年积累形成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黑土地的退化持续引发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黑土地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新发展格局下,我们要把推进黑土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黑土地保护和治理修复,让过载的黑土地“减减压”,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

技术支持: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600号科技大厦13层
电话:4008-970-114   邮编:150090   邮箱:hljkj114@163.com